近日,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,2016年共有71家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、进入2016年独角兽俱乐部,而其中有65%的公司与BAT有直接或间接股权关系。被BAT巨大影响力渗透的还有金融科技领域,对此,金融科技理财平台聚爱财CEO任衡认为,无需过分担心,金融科技生态不同于互联网生态,BAT面前,“小而美”的非BAT依然具备竞争力。
2016年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一年。这一年,中国金融科技的融资额和规模陆续超越美国,位居世界第一;《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》发布,明确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,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,使得金融科技产业正式成为国家政策引导方向;与此同时,中国在金融业的转型更为深入,无论是在规范化发展,还是在技术、体制创新等方面,都取得了长足进步,科技对于金融的促进不再局限于渠道等浅层次的方面,而是开启了真正的金融+科技的深层次融合,创新了金融业态。
也是在这一年,蚂蚁金服的天猫双11再创多个世界纪录:交易额1207亿元,支付10.5亿笔,峰值达到12万笔/秒;百度金融正式宣布要做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公司,并成立了国内首个“金融科技”学院……BAT之外,京东金融、苏宁金融、国美金融、乐视金融等等也纷纷八仙过海、各显神通。
BAT体量巨大,它们的进入为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带来压力。然而,首先,对于非BAT的公司来讲,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巨大,还远未形成厮杀的红海。以聚爱财为代表的财富管理市场为例,这个市场在国内有百万亿规模之巨,即便是金融科技独角兽蚂蚁金服2016年的估值750亿美元,也仅占这个市场规模的很小一部分。因此,对于非BAT公司来讲,发挥空间依然很大。
其次,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金融,与互联网大大不同。金融风险具备传导性、隐蔽性的特点,互联网建立在匿名的弱身份认证的系统上,可以不计成本地大规模扩张和培养用户习惯,互联网金融则建立在强身份认证的系统上,需要慢慢获取用户的信任感,不能大规模盲目扩张。因此,BAT的金融科技难如互联网般快速复制。
此外,非BAT还可以形成BAT难以复制的优势。以聚爱财为例,其成立两年多以来,自主研发的50多套自动量化投资模型,不仅为用户带来了稳健收益,而且平台一直保持0坏账0逾期兑付,实现了全面盈利,和交易量一样快速增长的用户忠诚度相当高,这些优势都远非“砸钱”能简单复制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