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  

安伦:《道德经》常见误解梳理与解析

2025-01-17| 发布者: xiaobian| 查看: 159

《道德经》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,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核心地位,更是通过多种语言的译介与广泛传播,成为全球思想界的宝藏,是各国学者和思想家汲取灵感的珍 ...

《道德经》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,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核心地位,更是通过多种语言的译介与广泛传播,成为全球思想界的宝藏,是各国学者和思想家汲取灵感的珍贵典籍。但奇怪的是,能真正读懂《道德经》的人少之又少。大多人对于这部万经之王误解重重,无法把握其中最根本的要义,真应验了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七十章中所说的“知我者希,则我者贵”之感慨!

《道德经》校定本《老子指真》

究其原因,《道德经》是语录体著作,每一章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,容易造成众人断章取义地去理解,把每一句话都当成孤立的句子,造成大家的一头雾水。

放眼当下,大家对于《道德经》的看法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迄今为止,大家对于《道德经》有哪些误解?目前,针对安伦教授讲解《道德经》课程的讲解内容整理,市面上对于《道德经》的主要误解梳理如下:

误解一:《道德经》是一部炼丹之书。因此,在古代著作和影视作品中,老子的一个形象便是太上老君。比如经典影视作品《西游记》中的太上老君,孙悟空在其炼丹炉内烧了七七四十九天,才练就了火眼金睛。此外,其他影视作品如《封神榜》和《宝莲灯》中,也将老子塑造成炼丹的道家形象。事实上,历史上的老子从来没有炼过丹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讲的是道与德的智慧,与炼丹术毫无关系。

误解二:《道德经》是一本讲权谋的书。最典型的是《道德经》第三十六章所说的:“将欲翕之,必固张之;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;将欲废之,必固兴之;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。”这些话被认为是权谋术中的“欲擒故纵”。事实上,在这个章节中,老子讲的是做人做事的智慧,强调“柔弱胜刚强”的道理。老子认为,凡事不可用强,要以柔克刚,以退为进,这是一种智慧的生存之道,是不争而善胜的天道,富含深刻的哲理。

误解三:《道德经》是一部兵书。《道德经》中有四章专门讲述用兵之道,还有三章偶尔提及用兵之事。从这些章节可以看出,老子对于用兵的态度是“夫兵者,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。”可见,老子对于战争的态度是强烈反对的,认为兵器是不祥之物,用兵是迫不得已的事情。他提倡以丧礼对待战争,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厌恶。只是老子的智慧太深远了,后来的孙子、孙膑借用了老子的智慧来撰写兵书,因此也导致了《道德经》被误解为用兵之书。

误解四:《道德经》是养生之书。很多人以“老子注我”的方式,将《道德经》的内容曲解为养生之书。如果“以经解经”地去解读《道德经》,我们可以看到,在《道德经》中讲到:“出生入死,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,人之生,动之于死地,亦十有三。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。“夫唯无以生为者,是贤于贵生。”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,老子对于过度关注养生的态度是批判的。他认为,人应该顺应自然,而不是过度追求长寿或健康。老子的哲学强调的是自然与和谐,而不是人为的干预。

误解五:《道德经》是一部出世之书。将老子与庄子并称为“老庄”。这种看法忽视了《道德经》中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关注。事实上,《道德经》有大量内容涉及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,约70%的章节讨论了圣人如何治理天下。因此,可以说《道德经》恰恰是一部非常入世的书,重心在于如何应对现实社会中的问题,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,而非单纯的出世之作。

误解六:在市场上,一些企业家将《道德经》视为企业管理的宝典。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,因为《道德经》中确实包含了一部分可以借鉴的智慧。然而,老子的时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企业,他的著作并非专为企业家编写。尽管如此,《道德经》的智慧云笠倒芾碛衅羰咀饔茫笠导铱梢源又屑橙」芾碇腔郏獠⒉皇恰兜赖戮返闹饕康摹�

误解七:《道德经》是一部无神论的书。这种看法忽略了《道德经》中对宇宙本源和造物根源的讨论。在《道德经》第38章中,老子提到:“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……”这里的“一”便是“道”。这个章节表明《道德经》不仅讲到了宇宙的本源,还涉及了造物的源头。老子所提的“道”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规律和方法,而是宇宙的本源,即造物主。普通人理解的神常常是具象的、人为制造的泥胎像,而《道德经》中讨论的“道”是无形无相、也不可以描述的真正的神,即宇宙的本源。

误解八:有人将《道德经》视为哲学著作。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,但也存在误解。哲学(Philosophy)源于希腊文“philosophia”,意为“爱智慧”。哲学探讨的是世界的构成、发展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。虽然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主要关注实际生活中的道理,老子是唯一一个在其思想中涉及了哲学范畴的古圣先贤之一。西方许多哲学家对老子的思想感兴趣,正是因为其触及了哲学中的一些深刻问题。然而,《道德经》本身并非以西方哲学的框架来编写。

综上所述,《道德经》被误解的现象非常普遍。这主要源于其正确版本的稀缺性、简练的语录体形式、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现代读者的断章取义。破解这些误解的关键在于深入研读原文,结合老子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,“以经解经”地进行系统的理解与阐释。此外,现代读者应当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,避免将其与炼丹、权谋、兵法、养生等简单归类,真正体会其真正的智慧与哲理,从而真正领悟《道德经》的精髓。(本文来源于 安伦教授讲解《道德经》课程的整理)

安伦教授

安伦教授简介:

研读《道德经》近60载的老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专家,学贯中西,对考校、翻译、研究和传播《道德经》做出突出贡献,著有《老子指真》、《<道德经>英汉对照本》等书籍;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位成功企业家,赴美读MBA第一人,以俄亥俄州立大学顶尖成绩毕业,成为在美国财富500跨国企业做高管的第一位打工皇帝;以骄人业绩经商成功多年后弃商返学,全力研究弘扬以《道德经》为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;任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家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学术发展主任、华师大涵静书院研究员、副院长,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理事长。

 

 (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为本站转载,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交流和参考。)

0人已打赏

0条评论 159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,请先登录注册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。

最新评论

©2001-2022 今日热点 www.todayhot.cn互联网举报中心网站地图手机版